统计
  • 文章总数:14892 篇
  • 会员总数:12 个
  • 留言总数:0 条
  • 分类总数:1974 个
推荐热点事件

消息称董某莹用 3 年时间完成了 11 篇跨学科论文,她是如何做到的?背后可能存在哪些问题?

董某莹三年发表11篇跨学科论文的消息在学术圈炸开了锅。这姑娘踩着风火轮搞科研的速度,让不少熬白了头发的青椒直呼看不懂。

跨学科研究本是个精细活儿,就像绣花针穿五彩线,讲究的是慢工出细活。医学混搭材料学,计算机勾连社会学,每篇论文都得啃透两个领域的硬骨头。可现实里多少教授五年憋不出一篇顶刊,这姑娘倒像开了论文印钞机。

知情人透露这些论文涉及七八个不同学科,从纳米材料横跳到人工智能。外行看热闹,内行心里门儿清——就算她是哪吒转世三头六臂,单是消化各领域的基础文献就得耗上小半年。更别提实验数据需要反复验证,合作团队得跨五六家机构。

学术圈的老油子们眯起了眼睛。有人翻出她某篇论文里的细胞实验图,和五年前国外期刊上的图像像是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。某篇关于量子计算的推导公式,与麻省理工早年的开源代码对得上暗号。这些蛛丝马迹在学者们眼里,跟秃子头上的虱子一样明显。

高校的考核指标逼得年轻人走捷径。非升即走的铡刀悬在头顶,有人选择老实种地,有人琢磨起了学术嫁接术。把材料学的数据套上经济学的模型,给生物实验穿上人工智能的马甲,一篇"创新成果"就新鲜出炉。期刊编辑们也不是省油的灯,看见跨学科的热词就像闻到腥味的猫。

中科院某实验室主任说得实在:"我带的博士生两年能吃透一个交叉方向就算拔尖,这姑娘怕是得了文曲星真传。"话里话外透着股子酸涩。眼下教育部正在严查论文工厂,那些像流水线产品似的跨学科大作,保不齐哪天就会现了原形。

学术本是场马拉松,现在有人非要用百米冲刺的速度跑完全程。鞋跑掉了可以再买,学术诚信这玩意儿丢了,想捡回来可就难了。



本文来自投稿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m.carzhishi.com/rdsj/14741.html
董力婚后和初恋单独吃过饭
« 上一篇 01-01
美方主动向中方传递信息希望谈起来,商务部回应「正在评估」,美方将如何谈判?最终可能达成怎样的协议?
下一篇 » 01-01

发表评论

成为第一个评论的人

作者信息

置顶文章

标签TAG

热点文章